能源集中度較高且一直處在工業部門高耗能、高碳排放行業之列的石化化工行業,通過多措并舉才有望如期實現碳達峰,而清潔化改造的貢獻率最高。
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相關課題組日前公布的“中國石化化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”結果顯示,石化化工行業在現行情景下排放量無法實現2030年前達峰,而通過能源結構調整、節能和低碳技術改造、低碳循環及高效利用等途徑可以實現行業減排。
研究發現,在諸多減排措施中,減排貢獻最大的路徑是化石能源利用清潔化改造,貢獻率約44%;其次是加大節能和低碳技術改造力度、資源循環及高效利用,減排貢獻率分別為29%和22%。
石化化工行業是我國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之一,約占工業部門碳排放比例的10%。該行業能否在2030年前達峰,對工業部門能否按時達峰以及峰值的影響巨大。
2010-2020年石化和化工行業五大子行業能源消費情況。資料來源:《環境科學研究》
參與此項研究的專家介紹,石化和化工行業分為五大類子行業,分別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、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、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、化學纖維制造業、橡膠和塑料制品制造業。其中,前三個子行業的能源消費量之和占全行業能源消費總量的95.3%,后兩個子行業占比為4.7%。前三個子行業是石化化工行業能源消費的主體,也是碳排放的主體,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決定了石化化工行業碳排放趨勢。
專家介紹,目前我國石化行業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,碳排放年均增速較高。2020年石化行業能源消耗總量中,煤炭(73.61%)、天然氣(22.78%)、電力(22.3%)、原油(1.99%)、焦炭(1.61%),燒焦、催化裂化、化學原料制氫和乙烯裂解等過程主要是煤炭消耗環節。
數據顯示,2010-2020年,我國石化行業碳排放量隨著石化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保持上升趨勢,“十二五”和“十三五”期間石化行業碳排放量年均增速均達到10%。重點產品排放量不斷攀高,排放量占比較大。2010-2020年,隨著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步伐逐漸加快,4個重點子行業/產品——煉油、乙烯、丙烯和PX的碳排放量均呈持續增長趨勢,碳排放量合計約占石化行業碳排放總量的55.06%。
2021年,我國石化行業業績超預期,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4.45萬億元,同比增長30%;實現利潤總額1.16萬億元,同比增長126.8%。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都創下歷史新高。
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2月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,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對此表示,這意味著過去幾年加大淘汰落后產能、關停并轉散亂污企業取得明顯成效。同時也說明布局合理、技術含量高、競爭力強和管理水平高的企業,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。
本月15日,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副廠長郭振海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,減污降碳、低碳循環及高效利用措施正在各采油廠推行。以勝利采油廠處置油泥砂為例,過去是先是將油泥砂運送到貯存池,直到溢滿為止,最后才運送到處置單位。這樣既污染大氣環境,又給土壤地下水帶來危害,一年的處置費用高達175萬元。改為“隨產隨清”后,全過程實現無害化和綜合利用,不僅實現了減污降碳,每年還可節約成本55萬元。
石化化工行業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之一,約占工業部門碳排放比例的10%(資料圖)。攝影/章軻
今年兩會期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石化董事長馬永生表示,中國石化以碳的“凈零”排放為終極目標,正推進傳統能源低碳轉型,加強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“雙控”管理。他介紹,中國石化齊魯石化-勝利油田百萬噸級二氧化碳捕集、封存、利用(即CCUS)示范工程即將建成,對我國推進CCUS規?;l展具有重大示范效應。
上述課題組表示,綜合考慮石化化工行業的發展形勢,建議推動產品結構調整,嚴控新增低端產能,推進煉化一體化發展,原料化工輕油收率到2025年達到14%。合理控制產能總量,對化肥、燒堿、純堿、電石等產能過剩行業的新、改、擴建項目實施產能“減量置換”;提高煉油和石化產業基地化、石化和化工園區一體化、集約化程度。提高石化和化工行業整體節能和低碳技術水平。
同時,建立完善以嚴控新增碳排放為導向的石化化工行業總量控制制度,基于石化化工行業達峰年和峰值,明確“十四五”“十五五”期間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目標,分解落實到企業,指導企業實施總量減排規劃,制定合理減排路徑,將石化化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進行管理。